9月4日,正值首届农业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以下简称“农业专博”)报到当日,农学院在542会议室召开首次 “农业专博研究生暨导师座谈会”。作为学院农业专博培养工作的开篇关键举措,本次会议聚焦明确培养目标、理顺培养流程、破解初期难题,首届农业专博研究生、指导教师代表及学院研究生培养工作负责人、办公室工作人员共同参会。
会议由副院长聂小军教授主持。他首先代表学院对首届农业专博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着重强调,设立农业专业博士学位是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他指出,首届农业专博培养是学院布局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育的 “关键一步”,既是探索农业领域高端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更是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随后,研究生秘书顾丹丹详细介绍了首届农业专博的招生录取情况、培养方案制定细节、课程体系搭建思路及学位授予标准设定依据,为师生清晰呈现培养全流程。
导师代表结合自身经验分享育人理念。马翎健教授鼓励研究生聚焦产业核心关键问题开展科研攻关,真正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王中华教授则强调,科研选题需紧密结合自身研究兴趣与导师研究方向,实现优势互补,推动科教产深度融合。
交流环节气氛热烈融洽,同学们围绕课程学习重点、实践环节安排、校企合作项目参与方式等问题积极提问,表达对未来学习研究的思考。研究生代表王文军分享入学感受时说道:“作为新时代农科博士生,我们既深感使命光荣,也明晰责任重大。期待依托学院优质平台,在导师指导下攻克种业‘卡脖子’技术,为国家粮油安全贡献青春力量。” 与会导师结合科研经历与产业实践,耐心细致地解答每一个疑问,并从高效利用校内外资源、凝练实践性研究课题、平衡学习与研究压力等方面,为同学们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导师们一致表示,将全力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术指导和实践支持,亦师亦友,教学相长。
农学院于 2024 年成功获批农业专业博士学位授权,2025 年首批招收的 11 名农业专博研究生已全部顺利入学报到。此次座谈会不仅搭建了师生双向沟通的“首座桥梁”,更为学院完善农业专博培养体系提供了“第一手”实践参考,对推动首届农业专博的高质量培养、打造特色培养模式具有不可替代的开局意义。
编辑:
终审:
版权所有 开云官方在线入口 我们的位置 您好,您是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