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展示我国小麦基因组与分子育种研究领域在过去一年所取得的进展,推动小麦基因组学及其相关研究领域的发展,由中国作物学会及9个国家与部门重点实验室(中心)共同发起的“第五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WGB V)”定于2014年8月17-19 日在安徽合肥召开。会议内容包括小麦结构与功能基因组学、小麦基因资源、小麦基因组育种及其与常规育种的结合。会议将邀请小麦基因组学和育种领域知名科学家作学术报告,并围绕大家关注的问题进行专题讨论。我们诚挚邀请全国从事相关研究的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参加本次大会。
时间:2014年8月17日报到,8月18-19日开会
地点:合肥皇冠假日酒店(合肥市黄山路 598 号 A 座)
主办单位:中国作物学会
承办单位:安徽农业大学
协办单位: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
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旱区作物逆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小麦改良中心
西南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农业部麦类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农业部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
大会组委会:
名誉主席:
庄巧生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李振声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刘 旭
中国工程院,中国农业科学院
程顺和
赵振东
江苏省里下河农业科学院
山东农业科学院
主 席:
贾继增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秘 书 长:
马传喜
安徽农业大学
成 员:
(以姓氏拼音为序)
崔党群
河南农业大学
郭进考
河北省石家庄市农业科学院
何中虎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孔令让
山东农业大学
马正强
南京农业大学
王道文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宋卫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许为钢
河南省农科院
孙其信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张爱民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种 康
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研究所
郑有良
四川农业大学
报告专题:
1 小麦基因组学
2 小麦新基因发掘
3 小麦分子育种与种质创新
4 小麦远缘杂交与染色体工程
5 小麦遗传多样性与起源进化
大会报告分特邀报告(30与25分钟)、一般报告(20分钟)和研究生报告(15分钟)三类。特邀报告由组委会邀请产生,一般报告与研究生报告由组委会从提交的论文摘要中择优产生。
拟邀请的大会报告人
姓名
刘 旭
程顺和
薛勇彪
赖锦盛
郭进考
郭天财
工作单位
中国工程院,中国农业科学院
江苏里下河农科院
中国科学院基因组研究所
中国农业大学
河北石家庄农科院
河南农业大学
何中虎
中国农业科学院
贾继增
中国农业科学院
孔令让
山东农业大学
刘志勇
中国农业大学
毛 龙
中国农科院
马传喜
王秀娥
安徽农业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童依平
周永红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四川农业大学
会议注册:
请各位参会人员填写会议回执(附件1)进行注册,并将回执发送至:changtgw@126.com。2014年7月10日(含)前注册的正式代表注册费800元,学生代表500元。7月10日后注册的正式代表1000元,学生代表700元。注册截止期为7月30日,截止期后注册的代表会务组不保证住宿。住宿费用自理。
注册费缴纳:
请通过银行汇款缴纳注册费,备注“小麦基因组会议”,并在汇款后将汇款凭单扫瞄件发送至邮箱:changtgw@126.com。7月30日前汇款方为有效注册。帐号信息如下:
开户名称:安徽农业大学
帐 号:34001454508050021576
开户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合肥梅山路支行
论文摘要:
摘要提交截止日期:2014年7月25日。原则上字数不超过500字,文责自负(格式参阅附件2:摘要模板)。组委会将从提交的摘要中选择一部分作为大会报告。请将论文摘要发送至:changtgw@126.com。
墙报:
大会鼓励墙报(120cm´ 90cm)交流,并评选优秀墙报予以奖励。
联系人:
常 成,电话:0551-65786213;手机:13739282796 ;
邮箱:changtgw@126.com或changttw@ahau.edu.cn
司红起: 13013078158; 邮箱:sihq2002@163.com
温馨提示:
为了不耽搁其行程,请各位参会人员提早预定往返车(机)票;另由于酒店在本次会议结束之后,接着举办“第十五届全国植物基因组会议”,本次会议参会者需要在19日下午2点前退房(标间与单间价格相同,大约450元/晚)。
第五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会议组委会
版权所有 开云官方在线入口 我们的位置 您好,您是第位访客